“舍得”一词是佛家语,是禅境语。本意是讲万丈红尘扑朔迷离,人生在世总会有获得、有舍却。舍与得互为因果,往与复本来是自如的,如果领略其中的奥秘,自然可以打破分别之心。无分别心,即无烦恼挂碍,心境圆融通达,万象归于一乘,人生有限之生命就会融入无限的大智慧中。
舍,就是对一切事物不起一点儿憎爱执着,并且能够不断地付出,不断地给予。其实世界上的一切,都不是用来拥有的,而是用来舍弃的。一个人舍下一切则是真正的强大,无牵无挂;一个人拥有一切便是沉沦苦痛的深渊。学会舍弃,免予对事物的执迷,才能获得人生的自在与豁达。
舍得,舍得,先有舍才有得,不舍不得,小舍小得,大舍大得,舍即是得。舍是得的基础,将欲取之,必先予之,因而人生最大的问题不是获取,而是舍弃,无舍尽得谓之贪。贪者,万恶之首也。领悟了舍得之道,对于做人做事都有莫大的益处。做人,应该抛弃贪婪、虚伪、浮华、自私,力求真诚、善良、平和、大气。做事,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。
生活本来就是舍与得的变换,我们在选择中走向成长、成熟和成功。做学问要有取舍,婚姻也要有取舍,实现人生价值更要有取舍。正如孟子所说“鱼,我所欲也,熊掌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兼得,舍鱼而取熊掌者也。”人生即是如此,有所舍而有所得,在舍与得之间蕴藏着不同的机会,就看你如何选择了。倘若因一时贪婪而不肯放手,结果只会被迫全部舍去,这无异于作茧自缚,而且错过的将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。
舍与得之间的抉择是一种生活的艺术,亦是一种人生哲学。富有不悦者常有,贪而忘忧者亦多。安贫乐道,不为物欲所驱,方能具入世之身而怀出世之心。
空无,并不是要一无所有,它只是让人们减少对物质的依赖,这样反而能照见内心无限的宝藏。而现代人却不懂安分,即是有了财富、情色、名位、权势,他们仍然在不停地追求获取,以致于迷失了自我、忘记了初心。
世间万事,凡有一得必有一失,凡有一失必有一得。当你终于成功了,你却失去的是你的春春;你终于事业有成了,你却失去了自己的健康;当你儿孙满堂时,你却失去了自己一生的宝贵时间。
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,如果什么都想得到,分心太散,则很可能什么也得不到,什么事也做不成。有的人总是幻想做遍世上的一切工作,那就太不现实了。人还是一辈子只做好几件事的好,但是,一定要把那几件事做得像个样子。
在人生道路上,在花花世界里,不是一切失去都意味着缺憾,不是一切得到都意味着圆满。不要为失去而追悔莫及,也许失去意味着更好的得到,只要你选择是纯洁而美好的理想;不要为得到的而沾沾自喜,也许得到代表着你将失去更多美好的东西。
俗话说:“万事有得必有失”,得与失就像小舟的两只桨,马车的两只轮,得失只在一瞬间。失去春天的青葱,却能够得到丰硕的金秋;失去青春岁月,却能够使我们走向成熟的人生。失去,本是一种痛苦,也是一种幸福。因为失去的同时也在获得。
生活是一种“付出—收获—付出”的往复循环过程,付出是前提,收获是结果。你要想成就自我,而不是迷失自我,一定要观照自我、控制自我、清洁自我、把持自我,不为外物之所沾染,活出一种自信、一种自在、一种清净、一种豁达、一种完满,知非便舍,非要莫贪,远离一切干扰,才能拥有安详、和谐、清净的心灵,并将自己始终置身于一种平和、安全、自由的境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