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.事故风险分析
我公司维修厂设备设施较多,日常维修工作中存在着诸多危险、有害因素。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主要有:机械伤害事故、起重伤害事故、触电、火灾、高处坠落事故等。
事故发生类型为机械伤害事故。机械伤害主要指机械设备部件、工具等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、碰撞、卷入、绞、碾、割、刺等形式的伤害。机械伤害是设备维修过程中最常见的伤害之一,机械伤害事故在各维修工作场所内皆有可能发生。机械伤害事故可能造成骨折、肢体断离、开创性出血、内脏损伤等伤害,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。事故在任何检修时间均可能发生,发生前无征兆。
2.应急组织与职责
2.1应急救援组织形式
维修车间成立应急救援小组,由应急救援小组全面负责应急救援工作。
2.2应急救援小组组织机构及职责
2.2.1成立应急救援指挥小组:
组 长:xx
副组长:xx
成 员:xxx
2.2.2职责
1)应急救援小组职责
a)、发生事故时,负责发布和解除本车间应急救援命令。
b)、组织、指挥本车间应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。
c)、组织事故调查,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经验教训。
2)应急救援小组组长职责
a)、灾害较严重时,上报厂应急救援指挥部,请求启动应急救援预案。
b)、灾害较轻时,指挥本车间各应急救援小组开展应急救援工作,确定应急救援技术措施和方案。
c)、发布救援和赶赴现场的指令,指挥协调应急反应行动。
d)、现场处置方案控制不了的事态,向厂里应急指挥部上报,请求支援。
3)副组长职责
a)、协助组长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部署工作。
b)、根据事故调查情况,分析事故原因,提出纠正措施和补救方案。
e)、保证应急救援行动的顺利进行,必要时,行使组长权利(组长因公外出的情况下)。
4)成员职责
a)、负责对外联系,保证应急救援的物资供应、现场警戒或疏散、后勤保障工作和事故的善后处理。
b)、负责抢救受伤人员必须品的供应(从厂应急库房领取)。
c)、负责事故现场不安全因素的监测工作。
d)、负责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工作。
3.应急处置
3.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
3.1.1事故现场(时间、地点、事故原因、危害程度、伤及人数、现状、发展趋势)→应急救援小组组长(组长根据现场发现事故人员对事故的描述,判断事故的影响程度)→组织救助(事故程度较轻,车间能够自行解决)。
3.1.2事故现场(时间、地点、事故原因、危害程度、伤及人数、现状、发展趋势)→值班室(询问情况,进行处理)→值班厂领导(事故程度较重,启动厂级应急预案:调度员通知并在尽量短的时间内集合完毕,分析制定事故处理临时方案)→应急救援小组(进行临时救助)→120救护车(运送伤员去医院)。
3.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
3.2.1机械伤害造成人身伤害事故发生后,现场工作人员应本着先救人的原则,根据人员伤害情况进行救助。
a)、首先要停车停电。
b)、现场急救应本着“有出血先止血、有骨折先固定、有脊柱损伤搬运时防止损坏神经”的原则。
c)、人员轻微伤害时,应将受伤人员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,根据伤情及时救治。
d)、人员受重伤时,救护时要保护受伤部位不在扩大,必要时请求专业救援人员进行救护。
e)、人员出现休克、昏迷,应进行心脏挤压、人工呼吸,然后立
即送往医院救治。
f)、人员出现伤亡,现场主要负责人应立即向应厂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报告,并拨打110报警,并保护好现场。
3.3信息报告
一旦发生事故,立即打电话将事故信息进行上报。值班室电话:0931-8333555
4.注意事项
4.1抢修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。
4.2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必须确保抢修工作的安全进行,要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,不能重抢修轻安全。
4.3需要进行特殊工种作业时(如电气焊、起重等),必须由持证人员操作,并严格遵守相应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。
4.4严禁作业的过程中出现不安全行为。
4.5救治受伤人员时,首先由有救护经验的人来操作,且必须遵守“有出血先止血、有骨折先固定、有脊柱损伤搬运时防止损坏神经”的原则。
4.6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
4.6.1做好检查机械设备检查、人员清点等工作。
4.6.2认真分析事故原因,制定防范措施,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,防止类似事故发生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