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题
【模拟文题】
1.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
在历史的现场,唐太宗与大臣总结兴亡教训;在文学的现场,聂赫留朵夫选择走向精神的教赎;在体育的现场,场上的运动员与场外的观众共享盛宴……现场可以让我们反思历史,让我们观察人生,让我们拥抱激情……你可以是“现场”的反思者、观察者、参与者乃至创造者。
以上材料给了你什么启示?请以“我与现场”为主题写一篇文章,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,不能照抄试卷中的材料;不少于800字。
【审题指导】
材料可分成三个层次。第一个层次,以具体实例,罗列了历史的、文学的、体育的等“现场”对我们的作用。第二个层次,则与前面的实例相呼应,直接点出了我们现场的作用:让我们反思历史、观察人生、拥抱激情等。第三个层次,则是创设情境,引导我们以反思者、观察者、参与者乃至创造者的身份,可以自己选择某一个角度,来思考现场的作用,这是帮助我们打开思路。
引导语部分,要求以“我与现场”为主题写作,这是要求考生要带着强烈的主体意
识,去观察、反思、参与、创造“现场”。要写出参与感,写出自身的体验。实际上,“现场”有多种,既包括历史、文学、体育,还可以包括科学实验现场、战争现场、救援现场等等,不管哪种现场,都要写出“临场”感,都要带着主体意识去思考不同“现场”的特定作用,既要写出“现场”的人、事、场面,又要写出感悟、思考、收获。
本道题目,适合写成记叙文。写作时,先要确定自己所写的是怎样的现场。比如,选定卡塔尔世界杯决赛这一体育现场作为观照对象。行文过程中,首先要突出“我”的“在场”,可以是亲临现场,也可以是通过转播观看现场。还要赋予这一现场以“灵魂”,即这一现场最打动“我”的东西是什么,以世界杯决赛为例,可以定为:看“诸神黄昏”最华美的晚照。当然,最重要的是要从中挖掘出意义:从球王梅西身上,看到热爱、坚持、“倔强”、团结,能带来“神迹”。当然,整个行文过程中要突出面对“现场”,“我”在看、“我”在思、“我”在学。
【立意参考】
1.参与抗疫现场,我理解了生命之宝贵。
2.观看足球现场,我认识到应让生命的激情沸腾。
3.反思虎门销烟现场,我认识到国强家才安。
【优秀范文】
重返历史现场,不忘历史教训
每一段历史,都是当代史。近代中国历史,阴云密布,硝烟弥漫;也战鼓铮铮,战歌嘹亮。那段时光已逝,但那些历史从来不会消失,也不应消失。毕竟,每一个当代的中国人,都是从那段屈辱史、反抗史中走出来的幸存者。
作为历史的幸存者,我们应记住那段历史,应经常重返那些历史现场,以便知史明智,以免重蹈覆辙。而圆明园,就是最值得我们重返的历史现场之一。
重返圆明园历史现场,我能想象先人曾在园林建设上创造的辉煌。圆明园是万园之园,看它残留的河湖桥山,我们能想象中华民族传统造园技艺的高妙;看它残留的大水法遗迹,我们也能欣喜地看到,当初的中国人其实已经能吸取西方建筑的精华,来为我所用。由此看来,当初的中国,也并非与世界完全隔离,圆明园残留建筑体上的西方元素,鲜明地向我们展示了这一点。
然而,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传承,又并未与世界完全隔离的庞大帝国,为什么竟被几个“蛮夷小邦”打破了国门呢?
也许,圆明园的遗迹能给我们提供答案:只接受西方的器物,未学习他们的科学知识、先进理念。看看圆明园中那雕刻着西洋图案的残壁断垣,想想资料中记载的西洋楼,以及其中摆放的西洋器物,可以知道我们在器物文明上,看到了西方国家的显性的强大,也接受了来自西方的“洋玩意”,但是,很不幸的是,晚清政府,只把注意力放在了器物上,而忽略了学习西方在理念、知识方面的先进之处。软实力,才是保证一个国家长盛不衰的底层力量。如果没有先进的知识和理念照亮前方,那我们只能裹步不前。
风雨侵洗,草木攀掩,残破石块上的被英法联军放火烧黑的印迹已然淡去,但当我再一次走进圆明园凭吊历史时,我仍然能听到噼啪作响的火花爆裂的声音,我仍然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火药味。怎样才能让历史不再重演?怎样才能让火烧圆明园的那把火再也不能在中华大地重燃?
我想,我们当正视那段历史,吸取教训。我们要在树立道路自信、理论自信、制度自信、文化自信的前提下,以开放的视野看世界,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世界,既接受其物质文明成果,也从科学知识、思想理念上取其长处。
只有既自信,又包容,我们才能让自己更强大,才能昂首屹立在世界的东方,繁荣昌盛。
02
第二题
【模拟文题】
改造升级“老字号”,深度开发“原字号”,培育壮大“新字号”,是优化产业结构的三大举措。其中老字号指的是传统老牌产业,原字号主要包括石化、冶金、建材等原材料及深加工行业,而新字号主要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、高技术制造业、高技术服务和未来产业。
在新时代里,产业结构的优化可以统筹兼顾,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。通过三个“字号”的有机结合、相互转化,可以走出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发展新路。
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。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,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。
要求:选准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
【审题指导】
所供材料共两段四句话。第一句“改造升级‘老字号’,深度开发‘原字号’,培育壮大‘新字号’,是优化产业结构的三大举措”,列举三种“字号”的优化举措:对传统产业不能固步自封,而应改造升级;而对于原材料行业,则要深度开发;对新生行业则应该培育壮大。三种“字号”的优化侧重点不同,但都根据产业自身的特点而选择的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。
第二句是对三种“字号”内涵的详细解说,三个“字号”各自指向的产业范畴是不同的,这些不同的范畴呼应了上一句中的优化措施,在探讨三者关系时必须准确理解三种“字号”的产业内涵。
第三句“在新时代里,产业结构的优化可以统筹兼顾,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”这句话提示考生,新时代的发展背景是产业必须优化发展的前提,而三种字号的发展路径不同,可以统筹兼顾,也可以根据当地的现实背景有所侧重,也就是说,产业优化发展,必须要尊重现实,不能随心所欲。
第四句,“通过三个‘字号’的有机结合,相互转化,可以走出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发展新路”这句话是对三种字号的关系阐述。三种“字号”并非彼此独立,而是可以有机结合,互相转化,比如“新字号”可以变成“老字号”,“原字号”,也可以变成“新字号”等等,学生在分析不同的优化措施时,应该注意到三种“字号”是可以打通议论的,要尝试建立起三种“字号”发展转型的内在联系,文章的思想内容才会更加深入。
写作时,考生可以将思考范围扩大到其他领域,除了写产业发展,也可以推而广之讲学习、生活等方面的启示。要注意材料中提供的三种字号的内涵,只是解读的窗口之一,真正要思考的问题是出台每一种优化措施的出发点与针对性,同时还要理解三种“字号”产业优化的有机结合、相互转化是如何体现的。可以有所侧重来写,也可以三者兼备来写。
【立意参考】
1.重视传承勇创新,改造升级“老字号”。
2.夯实基础有保障,深度开发“原字号”。
3.面向未来攀高峰,培育壮大“新字号”。
4.统筹兼顾共发展,合理优化“老”“原”“新”。
【优秀范文】
合理优化“老、原、新”,统筹兼顾谋发展
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。社会运行是也多头并举、多线并行,新与旧共存,新与旧交替,新与旧相互转化,复杂万分,又变化多端。产业结构,亦复如是。然而,事物的发展变化,虽然复杂,但并非无规律可循。
若想把产业结构调整好,就要改造升级“老字号”,深度开发“原字号”,培育壮大“新字号”。
升级改造“老字号”、深度开发“原字号”,是为了守住根基、壮大根基、发展根基,是为培育壮大“新字号”打基础、做铺垫。没有传统老牌产业、原材料生产加工行业做基础,我们的产业发展就会缺少底气。传统老牌产业是我们的先发优势,如果它没能跟上时代的发展,我们可以推动它迭代升级;而原材料生产加工行业,往往维系着国民经济命脉,对这些产业,我们要深度开发、精细经营。根深方能叶茂,基础稳定才能登高图远,把“老字号”改造好,把“原字号”经营好,我们才能给发展创新提供坚实的地基,才能走得更远。
然而,产业要发展,社会要进步,光守成是不可以的,我们还要在守成的基础上大胆创新,开辟新赛道,开拓新疆土,开启新天地。我国意识到了这一问题,于是高瞻远瞩地提出了“中国制造2025”计划,在智能制造、新能源开发、新材料研制等方面,布局新产业,创造新机遇,打造“新字号”。在打造“新字号”的过程中,我国涌现了华为、比亚迪新能源等优质公司,在5G技术、量子计算机领域,取得突破性成就。布局新领域,鼓励发展“新字号”,这是着眼于发展、着眼于未来的重要战略,这是在打造立国之本、兴国之器、强国之基。
“新字号”一旦高歌猛进,也有利于带动“老字号”“原字号”的升级改造、深度开发。“新字号”大胆开疆拓土,必然会研发新技术、涌现新理念,必然会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变化,必然延长产业链。新技术、新产业,必然会反哺传统产业和原材料深加工产业。三者之间,你支持我,我反哺你,相互促进,相互成就,最终让整个机体健康发展。
其实,何止产业结构要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,在各个领域,小到个体人生规划,大到国家民族发展,都应该守住根据地,把基础打牢,同时,寻找新的增长点。这样才能保持整个机体的健康发展,才能让整个系统合理运转。
愿我们的“老字号”“原字号”老树发新枝,愿我们的“新字号”领跑新赛道,“老、原、新”统筹兼顾,齐进步共同发展。
03
第三题
【模拟文题】
近期,天津海河上的一句话火遍全国——“生存一分钟,快乐60秒”。什么是快乐,我们又如何获得快乐,这些问题简单又深奥。一心向学的颜回是快乐的,泛舟赤壁的苏轼是快乐的;有的在人间烟火中找寻快乐,有的将快乐与家国天下联系在一起……
作为新时代的青年,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快乐,如何收获快乐?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,写一篇文章。
要求;①自选角度,自拟标题;②文体不限(诗歌除外),文体特征明显;③不少于800字;④不得抄袭,不得套作。
【审题指导】
材料以“生存一分钟,快乐60秒”引出话题。这句话实际上是号召大家要在生活中追求快乐、营造快乐。材料由此提出问题:什么是快乐?如何获得快乐?这是引导考生去思考“快乐”的内涵和外延,思考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快乐;也是在引导考生思考获取真正的“快乐”的途径。最后,材料列举了颜回的快乐、苏轼的快乐,提到了与人间烟火相关的快乐、与家国情怀相关的快乐。这实际上是向考生展示了快乐的外延,帮助考生打开思路。
题干部分提出写作任务:“作为新时代的青年,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快乐,如何收获快乐?”整体看来,本命题是在引导考生思考:“快乐”有不同的层次,追求“快乐”有不同的途径,新时代的青年应树立怎样的“快乐”观,应以怎样的方式去追求“快乐”。
写作时,要注意对“快乐”这一概念进行深入辨析。“快乐”有不同层次:有低级趣味得以满足带来的快乐,有基本需求得以满足带来的快乐,有精神生活得以满足带来的快乐,有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得以实现带来的快乐。有了对概念的精准理解,我们可以进一步辩证分析如何取舍。浅层次的快乐,容易收获,但带来的往往是短暂的感官愉悦,不能给人以持久深广的自我满足和自我认可感;深层次的快乐,难以获取,但带来的往往是持久的精神满足,能给人带来心灵的安宁、灵魂的安顿。生活中,对浅层次快乐的追求,可以有,但要取之有道;对深层次快乐的追求,必须有,要取之循理。
【立意参考】
1.享受人间烟火之快乐,不忘世外高致之愉悦。
2.振兴家国,人间大乐。
3.别有快乐在红尘之外。
4.箪食瓢饮不妨精神愉悦。
【优秀范文】
敢做鲲鹏,追求大乐
人与人之间价值观的差别,远大于人种的差别。细察人们对快乐的追求可知,人与人悲欢,竟是如此之不同,如同鸱鸟食腐鼠烂肉而乐,鹓鶵食练食醴泉方欢;燕雀笑话大鹏之自讨苦吃,而以于草莽之间飞腾跳跃为乐;大鹏鄙视燕雀之鄙陋浅薄,而以于云霄之上攀飞腾跃为乐。
作为新时代青年,应立志成为新时代的鹓鶵大鹏,以持守高洁为快乐,以实现远大理想为愉悦。
并不是说追求浅层次快乐就是可鄙的。快乐有不同的层次。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,生理需求、安全需求、爱和归属感的需求,都应该得到尊重,都应该获得满足,因这些需求获得满足而收获的快乐,也是值得我们追求的。
但是,首先,我们应明白,浅层次的快乐虽然也值得尊重,但如果永远只满足于浅层次的快乐,就会成为站不起来的人,永远匍匐在地面上。其次,我们尤其应该知道,不能因为我们享受、迷恋于浅层次的快乐,就像鸱鸟、鹓鶵那样沾沾自喜。沾沾自喜也就罢了,甚至还要笑话、嘲笑崇高,这就可怜、可鄙了。郁达夫在悼念以振兴家国为乐的鲁迅先生时曾言:“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,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;有了伟大的人物,而不知拥护、爱戴、崇仰的国家,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。”如果不能与有追求的人共舞,至少要学会鼓掌;如果不能鼓掌,至少不能喝倒彩。
放眼当下,中华民族面临大机遇,我们正在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;但也应看到,我们也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前途中有急流暗礁,我们必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。
在这样的大背景中成长起来的我辈中国青年,更应该敢立大志、敢求大功,追求高层次的快乐,把自己的快乐与建设我们的国家、复兴我们的民族统一起来。青年兴则国家兴,青年以家国繁荣为乐,家国必然走向兴盛。我们国家重新崛起的过程,正是一代代中国青年追求实现民族复兴这个大快乐的过程。青年周恩来,追求大快乐,把读书之乐与中华民族之崛起统一起来;青年鲁迅,追求大快乐,把写作之乐与改造国民性以求塑造新人结合起来。他们就是以攀腾云霄为乐的大鹏,他们就是以饮食醴泉练食为乐的鹓鶵。
有大志向,方有大作为;有大情怀,方有大快乐。生活在伟大时代,就不要辜负时代的馈赠。当代青年,不应匍匐在地上,而应树立大志向,拥有大情怀,追求大快乐,从而让我们的国家,既有人间烟火气,人烟阜盛;又展繁盛大国姿,国富民强。
愿我辈青年,争做鲲鹏,追求不同凡响之大乐,建立不同凡响之大功。
04
第四题
【模拟文题】
顾诵芬童年时经历过日本飞机编队的轰炸,从此,他立志航空报国。高中毕业后,他一辈子坚守在研制飞机的战线上,从我国第一架自主设计的喷气式教练机歼教-1,直至被誉为“歼8之父”,他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梦想。
20世纪70年代,已是多所名牌大学教授的叶嘉莹,愿意不要任何报酬回国教书。如今,90多岁的她仍坚守在传播传统文化的讲台上,还捐出3500多万元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。
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一辈子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,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、不懈的奋斗精神,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,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,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。
上述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?请结合材料,以“平凡的坚守”为主题,写一篇文章。
要求:选准角度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,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,不少于800字。
【审题指导】
材料第一段主要讲顾诵芬因为童年经历立志航空报国,后来他坚守自己的信念,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,被誉为“歼8之父”。材料第二段主要讲叶嘉莹90多岁仍坚守传播传统文化的讲台,倾尽自己毕生的心血培养大批古典文学人才。材料第三段是针对前面材料给予的的阐发和议论,指出只要怀着坚定的信念,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,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,即使是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,也可以创造出不平凡的成就。
通观整个材料,不管是所列举的事例,还是阐发的议论,都是围绕“坚守”“平凡”而展开。由此看来,本则题目意在引导考生树立高洁志向,并能坚守住自己的志向,通过每一天的踏踏实实的工作、平平凡凡的坚守,逐渐实现自己的志向,创造属于自己的不平凡的人生。
写作时,要根据题干中要求的“平凡的坚守”这一主题入手,确定立意及写作范围。而关于坚守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,可以坚守理想、初心,可以坚守传统、道德,可以坚守文化、技艺等等。
可以写成记叙文。如果写成记叙文,可以写自己或身边人,也可以写那些有影响力的古今名人。不管写谁,都要突出:他的坚守,在日常的每一天看来,都是平平凡凡、普普通通的,但是,就其一生、就其成就和影响来看,都是不凡的。如果写身边的人,可以写凡人小事所展现的坚守的力量,比如坚持以优质大豆做豆腐的豆腐坊师傅,坚守住了职业精神,为邻居所尊敬;如果写名人,可以依据事实,展开想象,来续写他们那看似平凡的坚守所传递出的不平凡的坚定的信念、傲岸的气节、高洁的情怀。比如写陶渊明的对淡泊生活的坚守,写朱自清对民族气节的坚守。叙事要有细节,有波澜。
如果写成议论文,则要论述那些实际上很难做到的“平凡的坚守”更能体现一个人精神品格、信念操守,也更能成就一个人的不平凡;同时,也要辩证指出,很多辉煌的成就、伟大的精神,都是在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天,一步步完成的,过程也许并不轰轰烈烈,但是必定踏踏实实、坚持不懈。可以采用举例论证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手法展开论证分析。
【立意参考】
1.平凡因坚守而铸就伟大。
2.平凡的坚守,能带来不平凡的业绩。
3.高尚的人格,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对信念的坚守上。
【优秀范文】
看似平凡的坚守,赢得伟大的荣光
顾诵芬立下了航空报国的志向,从此坚守信念,坚守在研制飞机的战线上,用看似平平凡凡的每一天的努力钻研,日拱一卒,铸造了中国飞机制造的里程碑;叶嘉莹立下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志向,从此坚守信念,坚守在古典诗词研究的讲坛上,用看似平平凡凡的每一天的研究讲授,日进一步,结出了丰硕的文化成果。
高耸的纪念碑,是由一块块普通的石头垒成的;辉煌的成就,也是由看似平凡的一天天的坚守铸造而成。
立志不难,难在坚守。有多少人曾经豪情万丈,最终却只收获空空的行囊,成了追梦路上的失踪者。汪精卫也曾赋诗“引刀成一快,不负少年头”,也曾立志为民为国,但是,却因骨子里潜伏的懦弱和神经质,不能承受重振中华的道路上的复杂和艰苦,最终放弃了初心,可耻地背叛了国家民族,成为头号汉奸。不是其志不宏伟,而是他不能坚守信念、坚守初心。而在革命道路上屡经考验的毛泽东、起起落落的邓小平,最终之所以能建功立业,不仅因其志向远大,更因其能坚守信仰,百折不挠。
坚守二字,听起似乎是“路漫漫其修远兮”,其实,如果把它分化到每一天,都是平凡的。这里的平凡,指的不是平庸,而是一种安静的坚持、一种从容的努力、一种踏实的沉潜、一种平和的进取。
就像袁隆平,取得了那么令人瞩目的成就,攻克了那么难以想象的难关,但是看他从事科学研究的每一天,会发现,其实就是日复一日地走在田间地头,就是月复一月的寻找和筛选种子,就是年复一年的实验和观察:每一天都是繁忙的,也都是安安静静、从从容容、踏踏实实的。虽没有岁月静好的矫情,但有岁月静穆的安宁。工作中的他,是平凡的;他工作中的每一天是平凡的。但是,他的成就业绩是不平凡的,他的对科学信念的坚守是不平凡的。
所以,我们的理想也许是星河万里,但我们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缩小我们与理想之间的距离。我们要以对理想志向的坚守为罗盘,以每一天的持续努力为沙土,通过一天天的平凡从容的工作,铺通我们走向理想的通衢大道。就像曹雪芹那样,十几年坚守,集腋成裘,写成煌煌巨著《石头记》,在平凡的坚守中铸造辉煌;就像杨善洲那样,二十几年坚守,植木成林,建成绿色海洋,在平凡的坚守中创造奇迹。
走向成功的道路,漫长而曲折;成功带来的荣耀,灿烂而辉煌。但是,我们要记住,只要我们找到了正确的方向,怀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,日拱一卒,久久为功,我们就能在平凡的坚守中,一步步实现理想,一步步赢得荣光。
05
第五题
【模拟文题】
“进”者向前,“退”者向后。“进”“退”二字包含着人生哲学与生命智慧,深蕴为人处世之道,与每个人的求学、交友、从业等具体生活实践息息相关。
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。请结合材料,以“进与退”为主题,写一篇议论文,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。
要求:选准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
【审题指导】
所供材料给了两个对立统一的概念,一个是表示向前的“进”,一个是表示向后的“退”。这两个概念是矛盾的,进意味着向前发展,向着更高层次提升,向着更激烈的状态转化,向着目标前进,向着理想靠拢;而退则意味着向后倒退,向更低的层次下沉,向更平静的状态回归,远离目标,背离理想。
这两个概念也可以相互转化:有时候进得太急切,可能带来的结果反而是退;有时候退一步,可能带来的结果反而是进。在生活中,“进”“退”二字的外延十分广阔,可以是学习道路上的进步和退步,可以是事业的腾达与衰退、急剧发展与稳健前行,可以是与人交往时的双向奔赴与拉开距离,也可以是国家民族的繁荣发展与衰落腐败……总之,在我们的具体生活实践中,很多时候、很多领域,我们都必须面对和处理“退”与“进”之间的关系。
写作时,我们要注意本则题目蕴含的思辨性,辩证地分析概念之间的关系。为了方便驾驭话题,可以先对其外延做出限定,比如学习生活中的进与退、追逐理想时的进与退、与人交往时的进与退。有了这样的限定,更方便对“进”“退”这两个概念的在此语境下的内涵进行界定,避免让论证流为漫漶无边。一旦确定外延之后,就可以在既定范围内辩证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。以学习生活中的进与退为例:首先,要勇于求进,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;但是,求进心切,心弦崩得太紧,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,因此不妨适时缓一缓,以退为进;由此看来,进是最终的目的,过程中可以张弛结合,以退促进。
【立意参考】
1.一往无前,永不言退。
2.退一步海阔天空。
3.以退为进,进而不止。
4.在进与退的平衡中迂回前进。
【优秀范文】
何妨一退
电视剧《大宅门》里的白家老太爷,在儿子受到詹王府的冤枉、欺负后决心与有权有势的詹王爷斗法。家人劝他退一步海阔天空,他说:“我进一步多难,为什么要退?”这话说得硬朗,说得有傲骨,有闯劲。是啊,人生来就是要追求进步的,要更上一层楼,要先登要路津,要出众人一头地。每进一步,要付出多少辛勤和汗水?要咽下多少辛酸和苦悲?为什么要退?
但是,后边的剧情我们都知道了:他,及他的家族,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。当然,为了尊严殊死一战,自有其骨气在。然而,代价太过惨烈,岂不违背初衷?
所以,在人生中,有时候不妨一退。也许通过那暂且一退,能退出一片海阔天空,能迎来一片风平浪静。也许帆船会航驶得慢了一拍,但可以航行的更安全,航行得更遥远。
因此,该退时,不妨一退。有时,退是面对强敌时的避其锋芒的战略性后退,是为了进。有大胆略、远眼光的人,往往深谙此道。面对暴虐跋扈的商纣王,文王退避边陲,而没有选择硬碰硬地对抗,终换来晚年东进翦商,为武王伐纣做足了铺垫;面对咄咄逼人的吴王,越王勾践退而称臣,而没有硬刚到底,换回的是三千越甲吞吴,恢复国家社稷;面对国民党的步步紧逼,红军主动实行战略撤退,这一退,退出来个两万五千里长征,保存了革命的火种,也传播了革命的精神。他们退寸进尺,用退成就进。
也有时,退并不是为了战胜谁,而是给彼此留够空间,一起“共进”。蔺相如就是这样做的。出使强秦归来,官拜上卿,受廉颇排挤,蔺相如没有针锋相对地“进”,而是选择了隐忍不发地“退”,一退再退,退到廉颇消了傲气,退到廉颇幡然醒悟,结果迎来了将相和,迎来一片风平浪静,也给赵国赢得了内治外安。这种退,给彼此留出了余地,给转机留出了空间,给自己给他人都争取到了“共进”的机会
有起有落,是潮水;有进有退,是人生。人生路漫漫,怎么可能一直走顺风路、爬上升坡?因此,当进时,我们就要铆足劲,捷足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;就要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。该退时,也不妨退一退,放自己一马,饶恕生活一回。要学范蠡,功成名遂后,一叶扁舟,退守江湖,迎来个月朗风清;要学华盛顿,国安家定后,解甲挂冠,退归农场,换回个从容自在。
人生处处需思量,进难,退亦不易。但,知进众,善退者寡,因此,对于勇于登攀、进步不息的进取之士,我进一言:何妨一退。
06
第六题
【模拟文题】
有人说,我们努力登上山顶,是为了让世界看到我们;有人说,努力登上山顶,是为了让我们看到世界;有人说,一个人登上山顶的目的,取决于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,也决定了他最后会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……
对此,作为当代青年的你,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呢?请你联系实际生活,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。
要求:选准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。
【审题指导】
材料是关于登山的不同看法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。
第一类人说,努力登上山顶,是为了让世界看到我们。这类人,他渴望被看到,木求秀于林,人求出于众,是一种“超越别人”的思维方式,其价值取向在于“成为人上人”,成为“出类拔萃的人”。从本质上说,古人所追求的“三不朽”, 也是为了让世界看到。因为个体的渺小与生命的短暂,人们渴望被更大空间、更长时间范围的人看到。
第二类人说,努力登上山顶,是为了让我们看到世界。人生而有缺陷,所到之处受腿的制约,所见之物受眼的制约,登高而望远,他看到了世间万物众生。有人因为看到世界的美,所以痴心于呈现万物的美;有人因为看到世界的神奇,在好奇心的驱使下,他决定探索世界奥秘;有人因为看到苦难,立下大济苍生的宏愿;也有人因为看到天地的寥廓,感慨自身的渺小,于是他决定超越自我的局限,追求无我的境界。在这些人身上,奋斗的意义在于拓展生命的疆界。这是一种“超越自我”的思维方式,其价值取向是“实现自我的价值”或者“寻找生命的趣味”。
综合两种人的看法,代表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,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,决定他们的最后的幸福。立意时学生可以肯定其中任一种,也可以两种都肯定,也可以通过比较有所选择,言之有理即可。
写作时可以先表明观点:人生的价值取向决定最后的幸福。主体可以采用正反对比论证的形式。正面论证:因为人生的价值取向高远,因此有大的成就。可以举一些相关的例子,比如周恩来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”的目标,决定他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国家和人民。反面论证:因为没有远大的理想,最终一生一事无成。比如放羊娃的故事等。最后,重申观点,照应开篇。
【立意参考】
1.寻找生命的趣味。
2.努力实现自我的价值。
3.价值取向决定最后的幸福。
【优秀范文】
努力实现自我的价值
项羽说:“富贵不归故乡,如衣锦夜行。”努力登上山顶,是为了让世界看到自己,这样的想法有着庞大的现实基础。不过,如果我们以让别人看到自己为人生的终极追求,境界未免有些小了。相对于出人头地,光宗耀祖,我更希望项羽反抗暴秦是为了救天下百姓于水火。
有句话说得好,心有多大,世界就有多大。如果你的心里只想着登上山顶的荣耀,眼里看到的无非是脚下的方寸之地。而当你心怀天下的时候,你的眼界也会和天地一样宽广。一个人登上山顶的目的,取决于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,决定了他事业的广度和生命的厚度。
正是因为胸无大志,只想着个人的风光与荣辱,项羽才不能接受暂时的兵败而“不肯过江东”,因为怕见故乡的父老而在乌江边自刎身亡。而如果你将世间的百姓放在心头,将天下的兴亡当成自己的责任,又何惧前进过程中的坎坷挫折,为了最后的胜利,哪怕进行两万五千里的长征。
曾经,我们的“两弹一星”元勋们潜心研究国之重器,他们都攀上了科学的高峰。但他们隐姓埋名数十载,有的连家人都不知道他们的丰功伟绩,更谈不上被别人看见。但他们的成就与贡献,不亚于百万雄师,他们的幸福感和充实感,不是获得某个奖项、拥有某个虚名所能相比。
真正的成功,不是自我的功成名就,而是做更多的事,帮助更多的人,探索更多的奥秘。爱因斯坦思考宇宙的原理时,何曾想过要光宗耀祖;钱钟书先生潜心著书的时候,何曾想过要名满天下;共产党人在浴血斗争的时候,何曾想过个人的得失。我们平时读书学习,考出了好成绩也不是为了上光荣榜,而是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。
其实,看更广阔的世界和被更多的人看见之间并不矛盾。当你登上了山顶,自然会有更多的人看到你。你考了年级第一,学校的光荣榜上就会有你的照片;那些“两弹一星”的无勋,早就写在了共和国的史册上;恬淡处世、一心学问的杨绛先生说“世界是自己的,与他人无关”,但她站在了学问的高峰之上,已经引来了无数关注的目光。
当然,“让世界看到自己”只是成功的副产品,人活着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赞誉,而是活出自己的精彩,实现自我的价值。当你以被全世界的人看到为目标,登上了山顶可能只会满足于被人看见的虚荣,却忽视了更宝贵的东西。只有那些将世界装在心里的人,才会真正体验到攀登的乐趣。